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實踐純藝術:出去睇展覽 – 看黃振欽作品,風之間的角力而拉扯著的粉筆 : 「同你有親」藝術聯展

 







實踐純藝術:出去睇展覽 黃振欽作品風之間的角力而拉扯著的粉筆 : 「同你有親」藝術聯展

 

---

原版聲音導航 Youtube Channel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06uX5bPINk&t=3s

---

過去”淺談純藝術”系列 ”淺談新水墨”系列 藝評的文章可在 "Find Art, Fine Art, 只是藝術" 找到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

 筆者對於聯展在值觀上一直都帶有偏見,因為不少聯展都散發著各有各做的氣氛,一是聯展主題與作品無關,或是因為聯展主題限制,作品與藝術家自身的創作無關,即是指,藝術家在處理作品的創作內容時,與聯展主題無關,或是相反地,藝術家為了配合聯展的主題,放棄了本身創作系列的過程或是手法或是兩者階放棄,只為配合聯展內的創作內容。

 

對於這個聯展筆者是正面的態度和推薦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一個聯展,減去了筆者一直以來對聯展各有各做或是失去自我的偏見,而今次的展覽中,筆者所認識的藝術家們,都是以自身於藝術上的過程及包含創作的知識來進行,或是以已發展的創作上內容之上,來進行創作。

 

今次出去睇展覽在上環的藝術家展覽的主題叫做「同你有親」。這是一個聯展展覽一共有五位藝術家參展,分別是張偉樂、姚志良、劉兆聰、潘輝煌、黃振欽。

 

而今集主要的內容,就是有關黃振欽於本次「同你有親」藝術聯展中的作品,黃氏展出了一件裝置作品,名為爸爸同我玩啊,作品以一件長方型的木板作為底座,木板頭尾兩邊各安裝了一把淺粉紅色的手提風扇,風扇是面對面的安裝並且開著,中間放置了支深粉紅色的粉筆,因兩把風扇互相吹著,使粉筆在木板上兩邊的搖擺拉扯著。作品中所呈現的這一種狀態,就是黃氏在創作說明(Artist statement)中,所指與他女兒之間的一刻感覺,從而反思快樂與失去之間的連繫,同時亦是透過這一刻的狀態,再以藝術的創作手法,展示出該狀態在黃氏的處理下,應該是如何的表現。

 

對於這作品,有兩個閱讀方向,第一個方向,是作品本身如何符合黃氏本身的創作過程,同時可以使作品能夠滿足聯展題目的要求。首先,在理解下,黃氏的創作都是概念先行,在合適媒體的運用下,展示其概念的伸延,可參考一篇黃氏於二零一四年的展覽文章(2),雖然和當時在物料上的使用出現了差異,但可印證了黃氏在創作上以概念先行的觀點。至於作品是如何滿足聯展題目下的要求,這點反而並不困難,可以由先後關係著手,這就是展覽的前設是指和某人的關係,而創作的過程就是建基於和某人的關係,以這個必然條件關係展開,所以作品定必能夠滿足聯展題目下的要求,這點同樣能在其他藝術家的創作中找到這些原素。

 

而第二點,是有關黃氏在展覽場地中所擺放的創作說明(Artist statement) 當提到黃氏與女兒的一個經歷,以及一個感受時,即時聯想到二零一三年譚偉平於AM space展出的作品「大榕樹」, 因為這一件作品的展開,和黃氏的作品展開是接近,都是由一個和女兒的對話而展開。有關譚氏「大榕樹」的展覽以及哪一件作品的文章(3),可參考在下面資訊欄。而黃氏與譚氏兩件作品最大的分別,在於媒體上的運用,以及手法上的執行,以至達到概念上的要求,兩者不能直接地比較,是因為兩者之間只是起點的類似,而所關心的內容已經南轅北轍,譚氏反思的內容是將來與社會的複雜性,而黃氏反思的內容是快樂與失去。

 

如果以以上兩點概念的展開作為切入點,再去閱讀黃氏的作品,黃氏以輕的手法來處理一個嚴肅的問題,快樂與失去,將這一種不確的是否失去的狀態,投放到作品中,被風之間的角力所拉扯著的粉筆之上。


謝諾麟

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九日

~~~~~~


(1)

「同你有親」藝術聯展,五位年輕爸爸,透過作品作品訴說各自的親子故事及遇見生命的體會和反思。當五個親子關係、五個家庭連結起來是甚麼意味?爸爸以最坦誠的心帶出自已與子女的生活經驗。

開幕09/10星期六 下午2:00-6:00

展覽日期 10/10 - 31/10 11:00-19:00

地點:藝術家,上環新街市街23號地下

藝術家:張偉樂、姚志良、劉兆聰、潘輝煌、黃振欽

策展人: 黃振欽


(2)

文匯報 2014-07-29 (Tue) A29 文匯副刊 - 藝評:黃振欽與李雪盈:「相連」到不同領域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7/29/OT1407290002.htm


(3)

"文匯報 2013-12-10 (Tue) A30 文匯副刊 - 藝粹:譚偉平:以點構成社會的複雜性"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12/10/OT1312100001.htm


實踐純藝術:出去睇展覽 – 對方梓亮選取物料的角度 : 展覽《風景這邊獨好》方梓亮 盧文謙 雙人展

 








實踐純藝術:出去睇展覽 對方梓亮選取物料的角度 : 展覽《風景這邊獨好》方梓亮 盧文謙 雙人展

 ---

原版聲音導航 Youtube Channel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DNOeZvH8&t=9s

---

過去”淺談純藝術”系列 ”淺談新水墨”系列 藝評的文章可在 "Find Art, Fine Art, 只是藝術" 找到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

看展覽是一個習慣,當習慣看展覽嘅時候,就會生成對觀看展覽的要求或喜好,什至是一些獨特的條件,例如對某一類別作品的喜好、偏好對某一種主題性的展覽、希望作品帶來視覺上新鮮感、對某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感到興趣、或是會留意某創作系列的發展過程等等。今次出去睇展覽的地方,是灣仔香港藝術中心十樓香港藝術學院藝廊,展覽《風景這邊獨好》,這是一個雙人展,兩位藝術家分別是盧文謙和方梓亮,展覽中一共展出十六件作品,有關展覽的資料放在文章完結後的資訊欄(1)

 

上一段提到,對展覽的好奇可以有多方面的可能性  ,而筆者留意這展覽的原因之一,是對方梓亮的作品和系列創作的發展過程感到興趣,閱讀這一部份的內容,一直都是筆者對不同藝術家與作品發展過程的切入點,有關這說法的內容,可參考另一文章淺談純藝術-藝評人作更多說明和解釋,在資訊欄中(2)

 

這幾年間,看了幾次方氏參與的展覽,過往的作品給筆者帶來了作品在手法上的個性和物料配合下畫面的獨特性,可參考兩篇於2015年和2020年所寫相關文章,同樣在資訊欄中(3),而今次的展覽中,方氏展出的三件作品,在畫面上手法上和筆觸上,和過住的處理手法接近,是一個合理的發展過程,對筆者而言,今次的重點會放到作品物料上的改變,因為在物料上,由初時所認識的木材轉用畫布,當然,在2020年的展覽也曾使用紙作為盛載的媒體,這點可視為一個創作的發展過程。

而因為了物料上的改變,由木材轉用畫布隨之而來的事項,就是用色上的變化,這變化可能比物料上變化更大,雖然同樣是使用油彩,但木材與畫布的分別,是木材本身擁有的紋理,都帶有一定的個性,對於用色上確是一種限制,或可以說是作品個性的表現,因為畫面上的地(Ground)某情度上已經存上,而畫布則可以重新建立畫面上的地(Ground),以自由度來說,運用的可能性可說比起木材大。

對於木材紙和畫布三種物料的選取,沒有對錯或是必然性,只是對於方氏是一種合適和不合適之間的選取,亦可在作品中,見到幾種物料上的處理手法。而和方氏的交談中,得知物料上改變的原因,其實這些改變,不論是什麼原因,都能夠在這一個創作過程中見到,因為這就該系列在創作過程上的發展,改變亦都是創作過程的一部分。

 謝諾麟

二零二一年十月十九日

~~~~~~

 

(1)

《風景這邊獨好》

展期:2021109 1112

時間:11am    8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休息)

地點:香港藝術學院藝廊 (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香港藝術中心10)

參展藝術家:盧文謙 | 方梓

 

(2)

Pixelbread像素麵包/藝術評論/視藝/淺談純藝術 - 淺談純藝術 - 藝評人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16-06-25-2204

 

(3)

Pixelbread像素麵包/藝術評論/視藝/再看方梓亮作品 其隱藏細節上的細緻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20-05-27-2306

 

文匯報 2015-09-01 (Tue) A37 文匯副刊 - 畢業的季節 一個「 」:另一個藝術文學士的畢業展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9/01/OT1509010014.htm

 


2021年10月4日 星期一

實踐純藝術:出去睇展覽 - 故事是由鈕扣開始 - 陶藝展覽 香港本色

 







實踐純藝術:出去睇展覽 - 故事是由鈕扣開始 - 陶藝展覽 香港本色

---

原版聲音導航 Youtube Channel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tMlcQlwO4

---

過去”淺談純藝術”系列 ”淺談新水墨”系列 藝評的文章可在 "Find Art, Fine Art, 只是藝術" 找到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

以下的說明,不會單一地說明某一件作品,只會說明展覽的氣氛,作品如何引來筆者的閱讀興趣,亦不會提供作品的相片參考,下面的文字內容,有某程度是視覺內容上的劇透,但在真實視覺上的衝擊,就留給觀者在現場親身去感受。

 

對於筆者,這故事是由泥造鈕扣開始,一個在網上預售「香港泥、香港製造手工鈕」的活動,隨後是一個計劃分享及現場賣鈕扣活動,而展覽是在賣鈕扣活動的場地所得知的。而先入為主地,直觀地以為一系列的活動後的展覽是制作過程的展示,但展覽所講的內容是更為複雜以及更純正的主題,泥土就一定是黃色嗎,展覽把內容向前推演到最前,回到最原本的狀態,展覽中對於制作過程的展示,只是其中一小部份,所關心嘅內容就唔再只係一粒鈕扣,或者為什麼要用一粒鈕扣作為主要媒體。

 

展覽場地一共展出了四十六件作品,劃一地以同一尺寸的布面的上半部份,畫了一個或是多個圓形,圓形內塗抹上土壤標本,而布面的下半部份,以文字交代了採泥的位置及一些背景。另外,展場中亦展示了泥土的樣本以及所做成的鈕扣,並且有一張香港地圖,以及採泥位置的相片,並以線和釘於地圖上指出該位置,至於布面下半部份的交字及後面兩點有關泥土樣本和香港地圖的內容,並非本文所探討的位置,下文就開始進入展覽的主題,香港本色是什麼。

 

      首先,假設地想了一些問題和回應內容,作為思考或觀看展覽的切入點,例如這一種樣本採集未包含到每一寸土地? 見到不同的顏色,但都是類似顏色? 這展覽在說什麼?

 

先是在採集樣本的問題,先要了解到一個這是一個藝術展覽,而非一份數據報告,沒有需要系統地發掘,展示的是一種現象,而這現象是指在某地方所採集的內容就是這樣,這就是自然泥土的完色,是一個表述,是一種說明,而非結論。

 

另外說到顏色都是類似,這不是呈現了這時間和這地點,就是至少帶有這些顏色出現的可能,亦如場地中所指出,展覽中的顏色包括了白色黃色橙色紅色、褐色色和黑色,雖然是帶有差異對比不是強烈,但這些差異就是個地方個性上的表現,展覽所關心的重點就係顏色,亦單純地表達了原本的顏色,而這些顏色的展示就是要說的內容。

 

展覽的題目名為香港本色,明顯地這就閱讀展覽的入路,很單純地思考,這一片地方的土地,原本的顏色是什麼,再加以閱讀會成為最根本的(fundamental)顏色是什麼,那麼就如上文所指,由一個地方最原本的泥土來出發,展示的內容就是僅僅現狀所見到的顏色。

 

而最後,展覽所吸引的位置,是在於展覽背後所提出反樸歸真的原點,單純地只是就最基礎的內容而展開的切入點,有點像極簡主意或是抽象表現主義在概念上的集中某一些原素需要透過一些思考運作,就會走到這一點之上,而之後所想的內容,或者和這一個展覽沒有關係,但這就是藝術所能夠帶來另一世界展開的可能。

 

謝諾麟

二零二一年十月四日

~~~~~~


《香港本色 Hong Kong Colours

展期:202194 – 1014

展覽時間:星期一至日:8:00am – 11:00pm​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地下至四樓賽馬會展廊 (香港灣仔港灣道2)​

策展人:黃麗貞

詳情:https://bit.ly/2WHnN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