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純藝術 – 一種藝術生態下的存在 (十二年作品以外的自述)
~~~衷心感謝每一位在這經歷上相遇的朋友。~~~
~~~衷心感謝每一位在這經歷上相遇的朋友。~~~
本文以經歷來說明,其中一種藝術生態下的存活是如何可能,這是一種什麼的存在﹖這種存在是如何開始﹖如何形成﹖如何建立﹖經驗的類積下創造了什麼﹖存在後是如何維持﹖……等等大量的問題,對種種不同的疑問,作出能夠理解下的回應,或者說,這是筆者對藝術上的種種事項,由經驗的累積下,總結出在我這個主體下,某一種藝術生態下的說明和定義。
全文分為四節 :
第一節 - 序
第二節 - 二零零七年至二零零九年的”實習、尋找期”
第三節 - 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二年的”展覽期”
最後一節 - 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八年的”藝術、藝評、哲學的共同期”
第一節 - 序
第二節 - 二零零七年至二零零九年的”實習、尋找期”
第三節 - 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二年的”展覽期”
最後一節 - 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八年的”藝術、藝評、哲學的共同期”
前文,第一節和第二節可見下面連結 :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18-06-15-2033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18-06-15-2033
過去"淺談純藝術"系列文的章可在 "Find Art, Fine Art, 只是藝術" 找到 -----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三) - 2010年至2012年 - 展覽期
二零一零年 - 第四年
由二零一零年開始,是連續三年煩忙的起點,煩忙並不是因為多個展覽需進行,相反這三年間,只參與了兩個聯展,自行辦了三個個展,但工作量比第一年所有展覽活動還要多很多,原因在個人展覽的自主性很大,那麼自我要求的標準就自然提高,數年來學習策劃展覽的工作,感覺能夠好好展現出來。在個人意義上,這是最深刻,亦是最熱血於創作之上的三個年頭。
但在談及第一個個人展覽之前,先提一提在五月份所參與的一個聯展,就是“藝術貨櫃計劃”第三階段的活動,”"下一站"展覽及藝術貨櫃計劃新書發布會”,這是一個有關“藝術貨櫃計劃”的新書發布會,而我參與了這活動的展覽部分,我的一組作品裝置在”香港藝術中心二至三樓賽馬會展廊”中,作品裝置圍繞著三樓兩電梯門口,及其上落制的牆身之上,這是第二件裝置在公眾地方的作品,由此開始關心觀眾和作品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了之後的作品發展,以至更巨大化的概念,就由觀察這作品開始,因為在二零零九年安裝在JCCAC電梯大堂的”…日夜…(14)”中,未能提供有關創作訊識,這一個概念就在下一年(二零一一年)的個人展覽中展現出來。
在三月份,舉辦了以”...日夜...”系列為主題的個人展覽,展出了過往五年的作品,基於當時以JCCAC為創作基地的心態,在基本條件能夠滿足下,指展出日數和租金都可接受下,都希望在JCCAC的藝廊內展出,而且位置上比其他展覽場地有壓倒性的優勢(觀眾群的因素沒有考慮在內),就是”近”,工作室和藝廊都位於同一建築物之內,由工作室到藝廊只需幾分鐘,已經包括等電梯的時間,考慮到運輸作品的時間和相關工序,所以最後決定在JCCAC的L0藝廊展出。
由於展出的作品,都是過往五年來的作品,在製作作品的工作量上,基本上是零,但這個展覽主要的工作,是非創作性的工作,以策展工作、行政工作、設計工作、運輸和裝拆展覽為主,這都可說是香港展覽的某一種現象。這展覽的計劃書,其實早在二零零八年已經完成,在二零零九年中就正式實行計劃書的內容,正如之前的自述,這一次展覽是展出過去五年的作品,所以在展覽場地確定開始,重點會放在作品如何在展覽場地中呈出應有狀態,以及作品怖置在展覽場地的次序,展示流程又是另一個主要工作,這一點並不算花很多時間,很快得出的結論就是希望呈現一個創作的流程於展覽上。
當關鍵的內容決定後,隨後的是自我要求的內容,而這些工作就只是場刊、海報、宣傳物料等等一堆佈置的設計和制作,亦是燒時間的工作,雖說只有一人工作,但仍然能夠如期完成自我要求的工作。展覽最後順利完成,但是工作仍未完成,因為這一次展覽是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後續的工作接著展覽結束後而來,如展覽完成報告書,未整理好的單據等等,都要把相關的文件交好才可算是完成。印象中,同年提交報告書後,就收到了第二次資助的通知,就成了二零一一年的個人展覽”...日夜...(2.7)” 。
由二零一零年開始,是連續三年煩忙的起點,煩忙並不是因為多個展覽需進行,相反這三年間,只參與了兩個聯展,自行辦了三個個展,但工作量比第一年所有展覽活動還要多很多,原因在個人展覽的自主性很大,那麼自我要求的標準就自然提高,數年來學習策劃展覽的工作,感覺能夠好好展現出來。在個人意義上,這是最深刻,亦是最熱血於創作之上的三個年頭。
但在談及第一個個人展覽之前,先提一提在五月份所參與的一個聯展,就是“藝術貨櫃計劃”第三階段的活動,”"下一站"展覽及藝術貨櫃計劃新書發布會”,這是一個有關“藝術貨櫃計劃”的新書發布會,而我參與了這活動的展覽部分,我的一組作品裝置在”香港藝術中心二至三樓賽馬會展廊”中,作品裝置圍繞著三樓兩電梯門口,及其上落制的牆身之上,這是第二件裝置在公眾地方的作品,由此開始關心觀眾和作品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了之後的作品發展,以至更巨大化的概念,就由觀察這作品開始,因為在二零零九年安裝在JCCAC電梯大堂的”…日夜…(14)”中,未能提供有關創作訊識,這一個概念就在下一年(二零一一年)的個人展覽中展現出來。
在三月份,舉辦了以”...日夜...”系列為主題的個人展覽,展出了過往五年的作品,基於當時以JCCAC為創作基地的心態,在基本條件能夠滿足下,指展出日數和租金都可接受下,都希望在JCCAC的藝廊內展出,而且位置上比其他展覽場地有壓倒性的優勢(觀眾群的因素沒有考慮在內),就是”近”,工作室和藝廊都位於同一建築物之內,由工作室到藝廊只需幾分鐘,已經包括等電梯的時間,考慮到運輸作品的時間和相關工序,所以最後決定在JCCAC的L0藝廊展出。
由於展出的作品,都是過往五年來的作品,在製作作品的工作量上,基本上是零,但這個展覽主要的工作,是非創作性的工作,以策展工作、行政工作、設計工作、運輸和裝拆展覽為主,這都可說是香港展覽的某一種現象。這展覽的計劃書,其實早在二零零八年已經完成,在二零零九年中就正式實行計劃書的內容,正如之前的自述,這一次展覽是展出過去五年的作品,所以在展覽場地確定開始,重點會放在作品如何在展覽場地中呈出應有狀態,以及作品怖置在展覽場地的次序,展示流程又是另一個主要工作,這一點並不算花很多時間,很快得出的結論就是希望呈現一個創作的流程於展覽上。
當關鍵的內容決定後,隨後的是自我要求的內容,而這些工作就只是場刊、海報、宣傳物料等等一堆佈置的設計和制作,亦是燒時間的工作,雖說只有一人工作,但仍然能夠如期完成自我要求的工作。展覽最後順利完成,但是工作仍未完成,因為這一次展覽是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後續的工作接著展覽結束後而來,如展覽完成報告書,未整理好的單據等等,都要把相關的文件交好才可算是完成。印象中,同年提交報告書後,就收到了第二次資助的通知,就成了二零一一年的個人展覽”...日夜...(2.7)” 。
二零一一年 - 第五年
二零零六年”策展計劃”期間,因為熱衷於觀看展覽和尋找展覽場地的需要,所以不時會留連於展覽場地,認識了一些前輩,不時在前輩的口中都聽過類似的說話:”五年後再說”,當時理解這可能就是一個心理關口,到了當時的五年後,這一個說法的理解仍是模糊,再過五年後,二零一六年才有一個較清晰的說明<筆者指五年後再說的理解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五年後再說”(註六)” ,過了十二年的現在,如果再一次說明,會把重點理解成能否把創作轉化成習慣,這才是關鍵。
這一年,雖然只是辦了一個個人展覽和參與了一個聯展,但就一定是這十二年創作過程中最煩忙的一年,什至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煩忙的一年,除了本身為了生活的工作外,沒錯,在香港能夠單單以作品為生的藝術工作者實在不多,什至可說是罕有,而我為生活的工作,就是養活藝術生命的收入<筆者如何養活藝術生命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養活藝術生命的收入”(註七)”> ,工作以外就是為個人展覽”...日夜...(2.7)”作出準備,當然,更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在展覽前的一個月舉行,有朋友說:”得唔得呀你”,我固然知道工作量有多大,但我則視之為磨練和挑戰,而這一年的種種事情,最後都能夠一一順利地完成。
展覽在十一月份舉行,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感覺還是可以的,因為接著上一年展覽的經驗後,就是今年個人展覽的開始,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元素和上年展覽有所不同,就是上年的展覽,其主要的工作都是非創作性的工作,如策展、行政、設計、運輸和裝折展覽等等,而今年的展覽,就是建基不少於上年展覽的質素下,包括所有相關物料,再創作一件巨型作品,因為創作概念和人有關,作品需要在公眾地方展出,即作品在某情況下必須和公眾接觸,在場地的選擇上,很快就決定了JCCAC的中庭。
其創作概念就是關係到作品和觀眾之間的連繫上是否存在﹖和屬於那一種存在﹖所以觀眾在這作品的位置是必要<筆者對觀眾的理解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觀眾”(註八)> ,而且更把沒有準備觀看作品的路人,強行拉到作品之內,因為有了之前在公眾地方展出作品的經驗,這作品將會放置在JCCAC的中庭,是一條主要進入JCCAC電梯大堂的必經之路,所有經過的人在沒有選擇之下和作品交流,以達至觀察的效果,這是我創作的其中一個方向,以創作作品的過程和經驗的類積,成為下一件作品的基石,以便回顧並再展開新的創作。
這一次展覽雖然只有一件作品,但只可以以巨型來描述,作品由JCCAC一樓的中庭申展到二樓平台的兩個平面之上,最後作品的尺寸定為十一點五米乘二十七米,在兩個平面上一共放置了接近上一萬張尺寸是4D的相片,整個過程中,因為裝置及拆卸的時間有限,所以在計畫整個展覽時考慮到的重點,都放在如何快速地裝置及拆卸作品,如果要做到前提,那結論就是大量的事前工作,由準備到裝置的整個過程,當中有兩個工序最另自己卻步,第一個是花大量時間而且是流水式作業的相片加工工序,由三月至七月,持續地用了四個月才準備好,這一個工作只是解決了快速地裝置及拆卸作品,第二個另自己卻步的工序是最消耗體力的工序,裝置日期只有三天,工序也只有四個,包括打底、貼相、圍邊和保護,但由於多數時間都必定要踎低起身,這一點在第兩天早上才真正意識到對體力的消耗真的很大,因為肌肉的痛一直在提醒著我,到最後一天感覺透支,肌肉的痛也到了高峰,這些種種的經驗,之後會間接地改變了某一些作品。到了拆卸作品日,時間只有一天,因為作品的存在型式是一次性創作,不可以再次裝置,拆卸所需的時間是足夠的,但拆卸裝置後,留下了大量不能再次使用物料,由此再思考有關一次性創作的作品與其物料之關係,這一點,在往後成為創作內容之一,往後有數件作品都推向這一個方向,而”...日夜...(2.7)”這一件作品所留下不能再用的物料,在二零一二年的個展中,就成為了一件反思一次性創作物料的作品。
同樣地,展覽順利地完成,但工作同樣未完成,感覺比上一年的工作多,展覽完結就開始著手報告書和單據,而且亦收到了第三次展覽資助的通知,所以同時展開了下一年展覽” ...日夜...(第7年)”的輪回生活,做作品、做策展、找場地、做文件、做設計…等等。
在十二月份時,另外參加了一個聯展,就是JCCAC官方首次舉辦的「JCCAC藝術節」,主題是「對啊!門打開了」,感覺這一年官方主導的展覽,是這十年來註中心藝術工作者聯展中最有趣的一個,而這次展覽亦體現了之前對一次性創作的回應,展出作品就是以另一件一次性創作品,在拆掉下遺留下來的作品碎片為基礎,再以標本形式展示。
二零零六年”策展計劃”期間,因為熱衷於觀看展覽和尋找展覽場地的需要,所以不時會留連於展覽場地,認識了一些前輩,不時在前輩的口中都聽過類似的說話:”五年後再說”,當時理解這可能就是一個心理關口,到了當時的五年後,這一個說法的理解仍是模糊,再過五年後,二零一六年才有一個較清晰的說明<筆者指五年後再說的理解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五年後再說”(註六)” ,過了十二年的現在,如果再一次說明,會把重點理解成能否把創作轉化成習慣,這才是關鍵。
這一年,雖然只是辦了一個個人展覽和參與了一個聯展,但就一定是這十二年創作過程中最煩忙的一年,什至可以說是人生中最煩忙的一年,除了本身為了生活的工作外,沒錯,在香港能夠單單以作品為生的藝術工作者實在不多,什至可說是罕有,而我為生活的工作,就是養活藝術生命的收入<筆者如何養活藝術生命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養活藝術生命的收入”(註七)”> ,工作以外就是為個人展覽”...日夜...(2.7)”作出準備,當然,更重要的人生大事就是在展覽前的一個月舉行,有朋友說:”得唔得呀你”,我固然知道工作量有多大,但我則視之為磨練和挑戰,而這一年的種種事情,最後都能夠一一順利地完成。
展覽在十一月份舉行,約有一年的準備時間,感覺還是可以的,因為接著上一年展覽的經驗後,就是今年個人展覽的開始,當中有一個重要的元素和上年展覽有所不同,就是上年的展覽,其主要的工作都是非創作性的工作,如策展、行政、設計、運輸和裝折展覽等等,而今年的展覽,就是建基不少於上年展覽的質素下,包括所有相關物料,再創作一件巨型作品,因為創作概念和人有關,作品需要在公眾地方展出,即作品在某情況下必須和公眾接觸,在場地的選擇上,很快就決定了JCCAC的中庭。
其創作概念就是關係到作品和觀眾之間的連繫上是否存在﹖和屬於那一種存在﹖所以觀眾在這作品的位置是必要<筆者對觀眾的理解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觀眾”(註八)> ,而且更把沒有準備觀看作品的路人,強行拉到作品之內,因為有了之前在公眾地方展出作品的經驗,這作品將會放置在JCCAC的中庭,是一條主要進入JCCAC電梯大堂的必經之路,所有經過的人在沒有選擇之下和作品交流,以達至觀察的效果,這是我創作的其中一個方向,以創作作品的過程和經驗的類積,成為下一件作品的基石,以便回顧並再展開新的創作。
這一次展覽雖然只有一件作品,但只可以以巨型來描述,作品由JCCAC一樓的中庭申展到二樓平台的兩個平面之上,最後作品的尺寸定為十一點五米乘二十七米,在兩個平面上一共放置了接近上一萬張尺寸是4D的相片,整個過程中,因為裝置及拆卸的時間有限,所以在計畫整個展覽時考慮到的重點,都放在如何快速地裝置及拆卸作品,如果要做到前提,那結論就是大量的事前工作,由準備到裝置的整個過程,當中有兩個工序最另自己卻步,第一個是花大量時間而且是流水式作業的相片加工工序,由三月至七月,持續地用了四個月才準備好,這一個工作只是解決了快速地裝置及拆卸作品,第二個另自己卻步的工序是最消耗體力的工序,裝置日期只有三天,工序也只有四個,包括打底、貼相、圍邊和保護,但由於多數時間都必定要踎低起身,這一點在第兩天早上才真正意識到對體力的消耗真的很大,因為肌肉的痛一直在提醒著我,到最後一天感覺透支,肌肉的痛也到了高峰,這些種種的經驗,之後會間接地改變了某一些作品。到了拆卸作品日,時間只有一天,因為作品的存在型式是一次性創作,不可以再次裝置,拆卸所需的時間是足夠的,但拆卸裝置後,留下了大量不能再次使用物料,由此再思考有關一次性創作的作品與其物料之關係,這一點,在往後成為創作內容之一,往後有數件作品都推向這一個方向,而”...日夜...(2.7)”這一件作品所留下不能再用的物料,在二零一二年的個展中,就成為了一件反思一次性創作物料的作品。
同樣地,展覽順利地完成,但工作同樣未完成,感覺比上一年的工作多,展覽完結就開始著手報告書和單據,而且亦收到了第三次展覽資助的通知,所以同時展開了下一年展覽” ...日夜...(第7年)”的輪回生活,做作品、做策展、找場地、做文件、做設計…等等。
在十二月份時,另外參加了一個聯展,就是JCCAC官方首次舉辦的「JCCAC藝術節」,主題是「對啊!門打開了」,感覺這一年官方主導的展覽,是這十年來註中心藝術工作者聯展中最有趣的一個,而這次展覽亦體現了之前對一次性創作的回應,展出作品就是以另一件一次性創作品,在拆掉下遺留下來的作品碎片為基礎,再以標本形式展示。
二零一二年 - 第六年
創作是一件孤獨的事情,所以需要推動力,每個藝術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方法來推動自己的創作,在香港能夠持續地進行創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種種不同的原因,是生活、是工作、是什麼都好,只需要一個簡單的理由,都足以停止所有創作活動,而當時我推動創作的動力,就是確認或承諾一個項目,不論是對他人或是對自己,都是一種自律<筆者對這一點的詳情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持續創作的起點”(註九)> 。而當時我使用和第三方確認展覽活動,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沒有後退的局面,這幾年都是以這種方式來推動,直至近年才減輕這一種自律的規則,因為已經成了習慣,不需自律也會安排工作,但是之前的這六年來,都是以確認活動來保持這一種推動力。
在八月份,今年唯一個參與展覽,是連續第三年得到資助的個展,這個展覽的設定是一個心理上交接點,因為在同一課題上進行了七年的創作,當時希望為這一個時期的自己作一個總結,但這總結並不是想結束這個系列,而是一個回顧,借此作為往後創作的推動力。展覽希望對自己或是對觀眾都呈現一個目的性的結果,對自己,希望借展覽呈現的是一個能夠回顧種種經驗的拼圖,在不同的拼圖上找尋接合點,同時以此作為另一個起點,而對觀眾,這個展覽希望呈現的是一個過程,除了作品本身想傳達的信息之外,希望把這種創作過程的經驗或是一個創作上的流程展示給觀眾,因為創作和自身經驗是有直接關係,而一件作品的出現總會和某些自身的經驗連結而成。
展覽場地同樣是JCCAC藝廊,上次是L0藝廊,而今次是L1藝廊,空間感不及L0藝廊,但L1藝廊在間隔上可改動或變化較大,在思考展覽的鋪排上,這場地比較適合今次展覽。展覽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和第二部份都在展場發生,第一部份是展示過去,第二部份是展示現在,第三部份則回顧這些經驗,希望歸納出一些觀點或角度。在展示過去的部份中,包括了創作地圖和作品的相片,這部份給觀眾一個整體印象的畫面,借用創作地圖來告知觀眾一個創作過程的發展,並且所有舊有的作品都以相片型式展示一次,而使用相片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不同的限制,但同時相片可以希望淡化觀眾的第一印象,以便觀眾進入第二部份,第二部份的展覽中一共展出五件新作,由回顧作品的相片,到新作的實物,觀眾會較易去觀看作品<筆者對展覽場地的觀點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展覽場地”(註十)> 。至於第三部份,完全是個人使用,對觀眾而言,展覽場地是一個展示作品的地區,但對我來說是一個和作品面對面,但沒有說話的交流,所有的交流都在腦海中,結論是沒有,只是相信應該繼續按這一個發展而行,到了十二年後的今日,仍然是繼續當時的相念而行。至於這些大量前期工作、同時又要完成作品和完結展覽後文件工作,都是一如過去兩年方式完成。
創作是一件孤獨的事情,所以需要推動力,每個藝術工作者都有自己的方法來推動自己的創作,在香港能夠持續地進行創作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種種不同的原因,是生活、是工作、是什麼都好,只需要一個簡單的理由,都足以停止所有創作活動,而當時我推動創作的動力,就是確認或承諾一個項目,不論是對他人或是對自己,都是一種自律<筆者對這一點的詳情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持續創作的起點”(註九)> 。而當時我使用和第三方確認展覽活動,這樣就進入了一個沒有後退的局面,這幾年都是以這種方式來推動,直至近年才減輕這一種自律的規則,因為已經成了習慣,不需自律也會安排工作,但是之前的這六年來,都是以確認活動來保持這一種推動力。
在八月份,今年唯一個參與展覽,是連續第三年得到資助的個展,這個展覽的設定是一個心理上交接點,因為在同一課題上進行了七年的創作,當時希望為這一個時期的自己作一個總結,但這總結並不是想結束這個系列,而是一個回顧,借此作為往後創作的推動力。展覽希望對自己或是對觀眾都呈現一個目的性的結果,對自己,希望借展覽呈現的是一個能夠回顧種種經驗的拼圖,在不同的拼圖上找尋接合點,同時以此作為另一個起點,而對觀眾,這個展覽希望呈現的是一個過程,除了作品本身想傳達的信息之外,希望把這種創作過程的經驗或是一個創作上的流程展示給觀眾,因為創作和自身經驗是有直接關係,而一件作品的出現總會和某些自身的經驗連結而成。
展覽場地同樣是JCCAC藝廊,上次是L0藝廊,而今次是L1藝廊,空間感不及L0藝廊,但L1藝廊在間隔上可改動或變化較大,在思考展覽的鋪排上,這場地比較適合今次展覽。展覽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和第二部份都在展場發生,第一部份是展示過去,第二部份是展示現在,第三部份則回顧這些經驗,希望歸納出一些觀點或角度。在展示過去的部份中,包括了創作地圖和作品的相片,這部份給觀眾一個整體印象的畫面,借用創作地圖來告知觀眾一個創作過程的發展,並且所有舊有的作品都以相片型式展示一次,而使用相片的原因當然是因為不同的限制,但同時相片可以希望淡化觀眾的第一印象,以便觀眾進入第二部份,第二部份的展覽中一共展出五件新作,由回顧作品的相片,到新作的實物,觀眾會較易去觀看作品<筆者對展覽場地的觀點請參考”淺談純藝術之展覽場地”(註十)> 。至於第三部份,完全是個人使用,對觀眾而言,展覽場地是一個展示作品的地區,但對我來說是一個和作品面對面,但沒有說話的交流,所有的交流都在腦海中,結論是沒有,只是相信應該繼續按這一個發展而行,到了十二年後的今日,仍然是繼續當時的相念而行。至於這些大量前期工作、同時又要完成作品和完結展覽後文件工作,都是一如過去兩年方式完成。
謝諾麟 / 二零一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待續@10月…第四節上 - 2013年至2018年 - 藝術、藝評、哲學的共同期(上))
(待續@12月…第四節下 - 2013年至2018年 - 藝術、藝評、哲學的共同期(下))
(待續@12月…第四節下 - 2013年至2018年 - 藝術、藝評、哲學的共同期(下))
參考網頁
http://www.artcontainer.hk/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http://www.hkac.org.hk/tc/gallery_pao.php
http://www.hkas.edu.hk/en/about-the-gallery
http://www.jccac.org.hk/
http://tseloklun.blogspot.hk/
http://www.artcontainer.hk/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http://www.hkac.org.hk/tc/gallery_pao.php
http://www.hkas.edu.hk/en/about-the-gallery
http://www.jccac.org.hk/
http://tseloklun.blogspot.hk/
(註六)
Pixelbread像素麵包/藝術評論/視藝/淺談純藝術 - 淺談純藝術 - 五年後再說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16-05-25-2137
Pixelbread像素麵包/藝術評論/視藝/淺談純藝術 - 淺談純藝術 - 五年後再說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16-05-25-2137
(註八)
文匯報 2014-11-04 (Tue) C1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觀眾 (一)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04/OT1411040002.htm
文匯報 2014-11-18 (Tue) B9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觀眾 (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18/OT1411180009.htm
文匯報 2014-11-25 (Tue) A24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觀眾 (三)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25/OT1411250003.htm
文匯報 2014-11-04 (Tue) C1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觀眾 (一)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04/OT1411040002.htm
文匯報 2014-11-18 (Tue) B9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觀眾 (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18/OT1411180009.htm
文匯報 2014-11-25 (Tue) A24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之觀眾 (三)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1/25/OT1411250003.htm
(註九)
Pixelbread像素麵包/藝術評論/視藝/淺談純藝術 - 淺談純藝術 - 持續創作的起點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16-07-26-2139
Pixelbread像素麵包/藝術評論/視藝/淺談純藝術 - 淺談純藝術 - 持續創作的起點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16-07-26-2139
(註十)
文匯報 2014-12-02 (Tue) AA12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 之 展覽場地(上)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2/02/OT1412020003.htm
文匯報 2015-02-24 (Tue) A27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 之 展覽場地(下)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2/24/OT1502240002.htm
文匯報 2014-12-02 (Tue) AA12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 之 展覽場地(上)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12/02/OT1412020003.htm
文匯報 2015-02-24 (Tue) A27 文匯副刊 - 藝評:淺談純藝術 之 展覽場地(下)
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2/24/OT1502240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