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實踐純藝術 - 淺談新水墨(第六回):淺談廣義新水墨定義(其之二)由參展墨如何作品開始,來說明新水墨如何被定義的可能







實踐純藝術 - 淺談新水墨(第六回):淺談廣義新水墨定義(其之二)由參展墨如何作品開始,來說明新水墨如何被定義的可能

Youtube Channel
https://youtu.be/fz0ncCrjouY

淺談新水墨(第六回)
淺談廣義新水墨定義(其之二)
由參展"墨如何"作品開始,來說明"新水墨"如何被定義的可能

上一回中提及,在新水墨廣義的定義下,主流地了解到三個新水墨廣義的定義指向,以及初步為那些定義,而今次會用於"墨如何"的展覽的作品,就三個新水墨廣義定義去思考並進行創作。而今集,就是以這三件正在概念中的創作,將會是如何地以新水墨的廣義定義下,進行創作,並分析作品中的元素,如何符合或是不符合這廣義定義。

首先,初步了解一下新水墨廣義的定義為何物,按理解下,可以稱之為新水墨的類別有三個,條件差異很大。分別是第一類別的物料性,物料性的條件,是包含了水性、墨性、紙性,只要同時包含這三個條件即可。 第二類別的是技藝承傳, 可以是師承,可以是學院,可以是自學臨摹,可以來自是不同流派,只要是其中一種都可以成立。而第三類別是文化背景,只要含有中華文化色彩便可以成立,雖然這一部分的說明較為含糊,或是未能說清,但是有這些背景而生成的內容,都符合這個條件。而在這些條件外,並不代表不能說為新水墨,而是在這個新水墨廣義三定義下,會編入其他這一個類別中。

之後的是三件作品的解說,以及作品是如何滿足這些條件。

第一件作品名為新水墨三定義(廣義)其之一:物料性:水性、墨性、紙性,作品由四個試管樽組成,其中三個試管樽,分別盛載了水、墨和紙,而第四個試管樽,則是什麼都沒有。當中,可見的內容都是以某種特性或目的而存在, 例如四個樽當中包括了水、墨和紙, 是對應其中一個定義中,物料性的要求, 而使用試管樽作為基本容器, 是為了帶出強烈試驗性的意圖,而第四個存在樽什麼都沒有,其指向是可能性,是指新水墨中的那種突破精神。

本作品本身是帶有強烈反問的傾向, 答案存在於作品之內,同時亦存在於觀者, 這特性同時存在於三件作品當中。

第二件作品名為新水墨三定義(廣義)其之二:技藝承傳:學院,作品是一張尺寸和A4紙同樣的證書,裝裱在一個銀色的金屬框架之內,該證書是新水墨文憑課程的證書,作品的表象已經說明作品的內容,功能性地告知,是來自那一所學院及那一所學科,同時上面印有兩個額外加上的印章,一個是QR code,另一個是新水墨。遊的印章。兩個印章同時帶有內容性、功能性和宣示性的用途,內容性在於蓋印的用意,作為作品簽名的意思。功能性在於QR code是功能性地去到文章新水墨。遊的網站,是了解筆者於新水墨世界的經歷。而最後的宣示性和第一點蓋印的內容性是相約,分別在於描述性和性質上,後者是指這不是一張證書,而是一件作品。

最後需要一提的是,作品中的證書是唯一正本及沒有任何補領,使用這做法,是為了來加強作品在表像中示意的確定,這是一件作品,而非一張證書。與此同時, 當作品的這一面成立的時候, 亦代表帶出反問的這一面同時生效。

第三件作品名為新水墨三定義(廣義)其之三:文化背景:空性””,三件作品中較難閱讀,同時又是最難理解的一件,對筆者更一大突破,在自身的創作過程中,不時都喜歡引用極簡主義畫家frank stella所說的一句話,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see”(你見到什麼就是什麼),是因為再多的解釋,也不及觀者親身理解,唯不適用於以創作者角度來進行分析的情況。

但這句你見到什麼就是什麼說話,在這一種情況下並不適用,因為這不單單只是談及視覺元素或是個人理解,而是探究一種文化背景下所生成的概念,在沒有佛學這一方面的瞭解及概念,是難以明白這一件作品,但這正正是這一種文化背景要求的情況下,才能夠成立的作品。

在作品標題所提到的空性,是指般若學中的 是指緣起性空中的 自傳入中國之後,以使用中文文字來表達,而該文化背景就是佛學當中,般若學緣起性空中的空, 加上標題中所使用的中文文字說明,同時指向了這一種文化背景的出處。

最後,如果要給觀者留下觀看作品的引言,就會是這一句。現在即是現象,觀其現象,不增不減,是為緣起,現象的種種如是如是,既無自性,亦無獨立性,是條件和條件湊合而成,是為性空。

總結上述的作品,三件作品同樣帶有反問功能,同樣都是為新水墨的定義帶來一些反思和反問,作品不能只以表象來閱讀,是需要透過表象和內容來進行反思, 因而得出某一種特定的觀點。

如果以類別性地進行分析,可見完全合乎新水墨的廣義定義,即是指上面三件作品,都是新水墨的作品,第一件作品,完全包含了物料上的要求,有水、紙和墨, 第二件作品所指的是技藝承傳,這一件作品化的證書,就已經為此作品作出說明, 第三件作品需要某一種特定知識才能明白,而因為這些特有的知識,及當真正了解這一種文化背景及知識後,正確地了解題目和作品中所展示的狀態,之後才能閱讀到這作品所指文化背景的連結。

除了上述的說明外,作品真的只是為了回應定義而創作出來的嗎,這可以肯定的否定這個說法,以上三件作品都是發展出來的,由早期尋找中式藝術觀開始,到作品新水墨。遊的發展, 再由前一個展覽默化潛移進行反思, 進而為新水墨某一種定義設下自身在知識範疇理解下的界線, 繼續發展至今次的三件作品,這三件作品,前後經歷了五年時間來發酵。

最後想提一提的是,作品中最能夠體驗新水墨精神的部分,就是突破精神,按突破精神而言,應該是個人而言,突破的又是指在自身創作上的另一種改變,是因為今次的作品中,其創造模式,在創作的20年間,一直也未曾少用,是這件作品才找到適合的機遇進行試驗,而這一件作品就是第三件作品,文化背景 空性””

 2023-01-12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實踐純藝術 - 淺談新水墨(第五回):淺談廣義新水墨定義(其之一)由參展"墨如何"開始,來了解"新水墨"可否被定義嗎?







實踐純藝術 - 淺談新水墨(第五回):淺談廣義新水墨定義(其之一)由參展"墨如何"開始,來了解"新水墨"可否被定義嗎?

Youtube Channel
https://youtu.be/FB4Av8kwhlM

淺談新水墨(第五回)

淺談廣義新水墨定義(其之一)
由參展"墨如何"開始,來了解"新水墨"可否被定義嗎?

"墨如何"是今次在一月中參與展覽的主題,就如其名,是指"新水墨"應該如何,這次創作的方向是在展覽"墨化潛移"之後的探索,在最早期的創作"新水墨。遊",以及在展覽"墨化潛移"之後,在一系列創作後的分析,就開始進入到新水墨的問題,就是廣義定義下的三定義來進行探索,而今次在"墨如何"展覽中,就以創作及實踐來回應,這一個新水墨廣義定義下的問題。

展覽"墨如何",繼續是一個於新水墨世界中有趣的課題,一般創作而言,都是以個人的創作方向進行創作,或是按展覽主題的情況下進行創作。而筆者偏向以個人的創作方式為主, 而今次的作品雖然與展覽的主題相符, 但只能說是剛好巧合地與展覽主題相符。

因為在新水墨的創作過程中,由四至五年前,報讀新水墨課程開始,為的是尋找中式藝術觀,及後伸展到對新水墨定義的了解,而這一次展覽的機會,就實體化對該概念的執行,而上面提到這個四至五年前的過程,可以參考"新水墨。遊"。連結放在資訊欄內,有興趣的可以參考。

在了解下,新水墨定義的指向中,不難發覺新水墨的發展過程中,早已奠定了新水墨的基礎是何物和方向,早早由劉國松及吳冠中的年代中,所提及到的"革中鋒的命""筆墨等於零"開始,新水墨已經由形體上的內容作出改變,這點由兩句文字說明的理解上,己經走向多元可能性的方向,新水墨亦再非單單指,是談及新水墨的事情,而是指新水墨就是一種勇於嘗試的突破精神。(詳情可以參看"新水墨。遊",第五章,第二節的說明, 新水墨。遊‘’是有關接觸新水墨的首三年的所見所聞,以及由此而生,在新水墨的創作方向。)

之前於"默化潛移"展覽中的創作,是探索新水墨的定義,而今次的創作,是實踐對新水墨探索定義的階段性成果,是回應該結論於新水墨應存有的形態,所以作品名稱, 統一台以"新水墨三定義(廣義) "為基礎,以回應對該結論應該是如何執行,同樣為下一步自身的創作留下基礎。

今次展出作品一共三件,都是探討在新水墨廣義下的定義, 作品名稱分別是, 第一件作品,物料性:水性、墨性、紙性。第二件作品,技藝承傳:學院。第三件作品)文化背景:性空。而圖中顯示的,就是今次setup的概念圖。

觀者可能會提出疑問,這幾件作品都能夠稱之為新水墨嗎? 其實這問題並非只有觀者發覺,筆者進行這一系列的創作,亦都發覺同一個問題。 也許今次展覽之後,能夠階段性地回應今次的作品,是否納入新水墨的泛圍之內。下一集將會細看今次展覽的三件作品。

展覽"墨如何",展覽日期在2023113日至19日,於大會堂高座七樓展覽館舉行 。詳細資料在資訊欄內,有興趣的可以參觀。

2023-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