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純藝術 - 淺談新水墨(第三回):由「墨化潛移」的作品看”後.新水墨”(中篇-概念篇)
Youtube Channel
https://youtu.be/7-2Nn60aLow
淺談新水墨(第三回) : 由「墨化潛移」的作品看”後.新水墨” (中篇-概念篇)
如果"前.新水墨"是以技法先行,那麼「墨化潛移」展覽中的作品,不少都是以概念先行,作品中並沒有刻意地勾畫出重理輕法,而是技法為前提所生成的工具,剛好是相反平齊地說,沒有輕重之分,而是先後之說,是”先理後法”的綜合,而這正好是反影"前.新水墨"和"後.新水墨"之間的分水嶺。
在此,筆者需先討論"前.新水墨"與"後.新水墨"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在於"前.新水墨"著重先法後理為主,而"後.新水墨"則以先理後法為基礎,雖然在新水墨的發展中,都是以突破精神為主軸,但技法在這發展之間佔有很大和重要的比重,什至離不開是創作的主軸。
但"前.新水墨"在先法後理的創作上,出現了根本的缺陷,在此,引用《新水墨。遊》中的第五章第二節-觀新水墨發展 的時說法。
…要知道,技術和理論之間是有先後的關係,先後的不同,就會出現根本性的影響和差異,而兩者之間最大的分別是,理論是以思考為主,理論能夠創造多種技術的可能性,而技術以實踐為主,即第一理論支持了該技術之後,就會限制了新理論的出現,就如現今的新水墨,仍然推崇技法為主的情況一樣。…(注1)
以上面的引文,簡單地說出以技法先行,會限制了概念的生成,而相反地,概念先行,則能夠生成更多技法的可能性,亦因為這樣,成為了"前.新水墨"在其創作主軸中,來自自身最大的限制。
而"後.新水墨"則是由"前.新水墨"所生成的另一理論,重心則由技法為主軸轉移至創作概念為主軸,但對技法的要求是沒有壓縮,兩者同樣都是重要的原素,只是如本文第一段所指的先後之分。正因為創作內容核心的改變,由"前.新水墨"的先技法,後概念,或可能只是技法的實踐,到了技法的發展至極限時,就開始轉向成追尋目的性的"後.新水墨",就如《新水墨。遊》中,引用了梁漱溟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人類文化三路向」的發展作為新水墨的解法,本文不詳解說兩種概念上的演變,請參考《新水墨。遊》(注1)。
而「墨化潛移」的作品中,就是見證"後.新水墨"這一個目的性的改變,展覽中的作品,創作的內容不再只是技法的執行,而是帶著同樣對技法的要求,轉移核心至以概念為主軸,在作品上可以閱讀的元素,不乏創作主題上的突破,內容不再只是傳統的山水、花鳥、文人、意象,或是系統以內的傳統內容等等,而是走向以藝術家為中心,以及他們所關心的內容為主題,由生活、日常、所思、所想、哲學、個人感受、經歷、習慣等等,甚至單純以概念性藝術的創作之為主題。
當創作主軸改變成概念先行之後,其他因應概念生成的事項就會出現,如展示方式就出現了另一重突破口,下一回”淺談新水墨”就是”外在表達手法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