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Pixelbread像素麵包/藝術評論/視藝/隱藏著創造性的張煒詩

過去"淺談純藝術"系列和藝評的文章可在 "Find Art, Fine Art, 只是藝術" 找到 -----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隱藏著創造性的張煒詩
「由實用到抽象」是「張煒詩陶瓷作品展」所用的展覽主題,展覽展出了一組作品,作品沒有獨立標題,據張氏的說明,展覽是以主題式作為基礎,即展覽只有一件作品,圍繞該主題發展,作品一共由十三件陶瓷作品的個體所組成,分別放置成兩組,兩組位置是有觀看次序,是展示一個過程,就如標題所說明一樣,由實用的托盤,展示出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向抽象的形態,只是純粹的形態。張氏把一個演化的過程放到觀眾的眼前(本文所指的作品是其展覽活動Part 1中的作品),但筆者所關心的事項,並不是現象所見到的作品組群,而是透過作品組群的背後的思想運動,觀看其創造性是如何擴張,她擴張的創造性是內在的運動,同時亦是藝術的追求。
在一種由實用走向抽象的過程中,是如何地展現出一種創造性,一般而言,作品的創作過程都只是短暫性的存在,而且是轉眼即逝,如油畫中的這一筆和下一筆,就已經是兩個世界。張氏把作品的創作過程,以階段時間性地凍結下來,每一件作品,既是過程的記錄,亦是獨立作品的成品。觀眾見到的是一個具象的過程,如何一步一步的把具象改變成抽象,正如之前所說,每一個過程都是一件獨立的作品,只是展示方式把作品聯想成一個變化的過程,你可能會說每一件作品如何會是獨立作品﹖筆者試問,可以把現在所見的每一個步驟的作品,再向前推進至最後一步嗎﹖留意,展出的每一個過程都已經被定型,展出的型態已經不能按其漸變效果而進行下一步,但筆者仍同意是一個過程,另一種非視覺的過程,這是一組充滿創造性的作品,是內在的,在每一件(是一組所觀看)作品的創作過程,都是累積經驗至另一件,不論其次序先後,在不斷的創作,既是展現創造性的同時,亦是把可能性張開。
對於展覽的型式上,筆者並沒有什麼取態,因為這是一種由藝術家出發的,是自我取捨的內容,反而筆者所留意的,是張氏在展覽之中展現了一種創作性,這並不是指形式上或過程式的展示展覽,而是在整個創作過程中,每一件作品之間的一種聯繫,就是作品的創造性是如何生成,這一種非視覺衝擊的內容,對於觀眾而言可能是意義不大,但就藝術家而言,這正正是其工作的本質,而這就是筆者所喜歡細看的部份。
-完-
謝諾麟
二零一八年十月十五日
---
展覽 : 「由實用到抽象 - 張緯詩陶瓷作品展」
日期 : 2018-10-07 至 2018-11-07 (Part 1) & 2018-11-09 至 2018-11-23 (Part 2) - 星期一休息
地址 :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03營房大樓203舖 Touch Ceramics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