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 星期二
Pixelbread像素麵包/藝術評論/視藝/和黎振寧的某一種共同世界之內 (作品"海關"的九分鐘)
和黎振寧的某一種共同世界之內 (作品"海關"的九分鐘)
http://www.pixelbread.hk/artreview/2019-01-08-1944
過去"淺談純藝術"系列或藝評的文章可在 "Find Art, Fine Art, 只是藝術" 找到 ----- http://fineartfindart.blogspot.hk/
黎振寧在展覽"三頭鬣狗之一哩之內"中,展出的錄像作品名叫"海關",錄像作品中,片長九分鐘,見黎氏在一玩具商場的正門樓梯下來,手提一盒模型,走到畫面的中央時停下,在人來人往的通道上把上身的衣服脫下,同時打開模型,把模型的說明書和模型的部件,一片一片的綑綁在身上,然後穿回之前脫下來的衣服並且離開,似是把模型私藏到身上,為走私活動進行準備,最後把模型的外盒留在樓梯。這作品的手法及方向和黎氏過往的作品相似,相似的是指談及的內容都是對自身的某一些事情作出回應,同時以身體作為作品與觀者接觸的重要媒介<之前於2013年和2014年,曾對黎氏的分析可參考(註一)> 。
以黎氏在這作品所表演的手法,對觀者而言,是同時存在了可被閱讀及不可被閱讀黎氏所表達的條件,因為涉及一種經驗或是經歷,就是在香港中,儲玩具的人都會在網上聽聞或經歷的事情,新買的玩具是如何走私回家。而能否閱讀黎氏所表達的鎖匙則以"共同性"作為根據,反之,這同樣是不可被閱讀的根據,沒有"共同性"的觀者就以沒有該經歷的經驗下,進行其閱讀分析,不過能否被正確閱讀,並不是黎氏所能夠控制,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黎氏留下了可以被閱讀的可能性。
這一件作品,筆者理解為"site-specific"的"performance",地點上的選擇雖然受展題所限制,因為這限制包括了該玩具商場,亦因為該玩具商場存在於其展題限制之下才能完成該作品,定有挑戰指,可有其他場地比這個場地更合適﹖在我理解下沒有,亦可說在這一刻,沒有一個場地比黎氏所選的這個玩具商場,更適合發生這件事情,沒錯,筆者在閱讀該作品時是帶有這一種"共同性"而作出的判定。
從黎氏得知,這作品和"回憶"有關,把這內容加上文中的兩個關鍵字,就串成了一個正向和反向的進行與閱讀關係,先看一看文中出現的三個關鍵字,"回憶"、"共同性"、"site-specific performance",先由黎氏角度出發,驅動該作品的進行是"回憶",以其"共同性"作為切入點,展現的方法是在某合適的地方進行該行為藝術,並以錄像作媒體。剛好,倒轉其次序,就成了由觀者借錄像觀其行為藝術,因"共同性"而能夠進入共鳴中,雖是自己的回憶,但亦似是共同回憶。就文中出現的幾個關鍵字,其實可以多角度地進分析,如回憶角度、文化角度、藝術角度等等,不過這說法便走得太遠了。
謝諾麟
二零一九年一月八日
~~~完~~~
(註一)
"文匯報 2013-05-07 (Tue) A28 文匯副刊 - 藝粹:黎振寧「井下的世界」 衝擊觀者視覺"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07/OT1305070001.htm
文匯報 2014-02-25 (Tue) A30 文匯副刊 - 藝粹:黎振寧:在危機感和平靜的對立面上
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2/25/OT1402250001.htm
---------
三頭鬣狗之一哩之內 (郝立仁,黎振寧,張施烈聯展)
展覽:5-13/1/2019
地點:PRÉCÉDÉE
地址:九龍油麻地上海街304號
時間:全日24小時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